2015年,体奥动力的赵军在中超信号制作版权的竞标会上打开了一个信封,里面耀眼的“80亿”,从某种意义上宣告了国内体育版权正式进入资本血战。据说,赵军当时准备了三个信封,剩余的竞标金额分别是70亿和95亿。
最终,80亿这个数字狠狠碾压了央视的40亿和五星体育的43亿。体奥动力凭借着大手笔的投入,拿下了中超联赛5年的独家转播权。而就在几个月前,赵军刚刚通过多轮竞价谈判,拿下了“中国之队”系列赛事的媒体转播权。
2015年前后,体育市场充斥着激进的投资方。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体育内容总份额约80亿,以CCTV-5为首的电视媒体至少占了一半,剩下的被几大流媒体疯狂瓜分。比如2012年才刚刚起步的乐视体育,就曾买下了赛事版权,感觉就像“白菜价”。
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5年,短短三年时间,乐视体育买下310个赛事版权,其中72%为独家转播,包括中超、欧冠、英超、CBA的顶级版权,甚至还包括高尔夫、赛车等小众赛事。当时腾讯体育手握NBA,苏宁斥资2.5亿欧元买下西甲5年独家转播权。2017年,苏宁又斥资2.5亿美元买下德甲5个赛季的独家转播权。
拿下NBA后的第二年,腾讯还与国际篮联达成了从2017年到2025年的九年合作,获得了创纪录的60场赛事、共计3000多场国际顶级篮球赛事的直播和发行权;爱奇艺则与网球ATP签约。那时候的体育内容确实潜力巨大。
据悉,英超联赛的版权每三年一售,最高价出售,在赛事版权竞争最为激烈的2015年,英超本土足球版权成交价高达51亿英镑。国内媒体如此热衷各类体育赛事,是有原因的。
以乐视体育为例,2016年B轮融资前,乐视体育因获得中超联赛两年版权,将原融资额30亿轻松升至80亿,融资后估值215亿,较此前A轮融资上涨逾7倍。但巨额资金是否值得花,恐怕没多少人能笑着回答。
首先是版权成本高昂,动辄几亿元的版权费给后续运营带来很大压力。至少在商业逻辑上,投入总是讲求回报。相关数据显示,乐视网从中超联赛13.5亿元的版权中,仅赚了5000万元,一年亏损13亿元。
受到影响的不止乐视一家,迫于足协新政和运营压力,体奥动力一度寻求将中超联赛版权从5年延长至10年,高价买下半数足球版权的苏宁,不得不与其他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以降低版权成本。体育赛事的回报成谜,当初的举动越是嚣张,未来的处境就越艰难。
两大传统媒体在体育市场上都失败了吗?
在遥远的电视时代,体育媒体的代表是CCTV5体育频道。CCTV5成立于1995年,凭借超高的渗透率和独特的赛事掌控力,早已成为电视时代的主导体育媒体,几乎囊括了所有顶级体育赛事。
去年,CCTV-5罕见地直播了欧洲五大足球联赛。不仅没有直播一场比赛,就连其品牌栏目《天下足球》也充斥着数据,缺少最精彩的精彩片段。这档曾以球星专属文案感动无数球迷的节目,如今却陷入了困境。
据悉,欧洲足球联赛新赛季开始后,《世界足球》第一期播出了梅西专题,第二期播出了盖德·穆勒专题,其中穆勒专题时长仅有50分钟,而非常规的两小时。对于这一冷淡转身,有球迷在社交平台上愤慨不已,“现在唯一的亮点就是主播马范舒的大长腿!”
不可否认,随着大型体育赛事版权的重新洗牌,直播平台投入巨资,抢走了传统媒体的风头。观众对平台转移的适应并没有太大困难。腾讯提供的数据显示,NBA首赛季主播用户数从1.7亿增长到4亿,增长了一倍多,比预期多了1亿。
传统媒体在体育领域的没落,全球似乎都一样,要么退出,要么竞标,事实上传统电视台在版权方面的投入和流媒体不相上下。
以澳大利亚为例,据估计2019年澳大利亚体育赛事媒体版权市场价值约为9.65亿美元,占全球媒体版权价值的近2%。澳大利亚国内赛事版权价值最高的是澳式足球,占比35%。传统渠道电视台为了不丢掉版权,支付高达4.8亿,成为该国花钱最多的电视台。
同样,公开数据显示,中央电视台拥有东京、北京、巴黎奥运会的版权,加上已经举办的2018年平昌冬奥会,央视为2018年至2024年四届奥运会支付的版权费用总计达5.5亿美元,而2014年索契冬奥会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转播权,央视也花费逾1.6亿美元。
情况似乎愈发糟糕,但传统媒体在体育领域的地位是否真如看上去那么脆弱?根据Two提供的数据,2019年全球体育媒体版权共售出482亿美元,传统电视广播公司在体育媒体转播权上共花费344亿美元,占比高达71.4%。
超过一半的比例,是流媒体短时间内无法达到的。从这个角度看,简单断言传统电视台对各类体育赛事已经失宠未免有些武断,CCTV-5足球版权的缺席,毕竟是电视媒体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的现实体现。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很多流媒体平台在体育市场仍然依赖传统渠道,2010年新媒体时代伊始,央视出于成本考虑,选择将赛事版权进行分销,2014年巴西世界杯,新媒体版权费高达5000万美元,而央视给六大视频网站的点播权售价仅为1500万元人民币。
最直接的例子就在我们眼前,就拿今年冬奥会期间风头正劲的咪咕视频来说,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是咪咕首次涉足大型赛事版权业务,直到2020年12月,央视与中国移动签署内容版权战略合作协议,咪咕才得以拿下东京奥运会、2020欧洲杯、2022北京冬奥会、2022卡塔尔世界杯的版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双向选择是体育赛事的无奈吗?
据Two的报告,2020年全球体育媒体转播权收入下滑至321亿美元。受到一系列复杂原因的影响,不少体育联盟在新的版权周期中出现了严重的降价现象。一方面是近两年各类媒体的购买力下降,另一方面是体育版权本身的竞争力遭到娱乐内容的无情挤压。
以欧洲五大联赛之一的德甲联赛为例,据德国《踢球者》杂志此前报道,德甲财务委员会在致路透社的一封信中透露,德甲2019/20赛季的电视转播权收入仅为12亿欧元,比预期的13.5亿欧元少了1.5亿欧元。不仅如此,德甲联赛在海外市场还损失了6000万欧元。
体育赛事版权价值缩水是不争的事实。据悉,2013/14赛季至2016/17赛季四年版权周期内,德甲联赛本地转播权总价值仅为25.05亿欧元,而2017/18赛季至2020/21赛季周期内,这一数字为46.4亿。
2021年至2025年的新四年周期,德甲和德乙版权销售额达44亿欧元,比上一个四年周期减少了2.4亿欧元。无奈的是,如今很多体育赛事开始“两头抓”,既不想放弃传统电视渠道,又不愿失去流量巨大的流媒体平台。
目前,这种双向选择已经成为了国外主流赛事转播最常见的方式。
据悉,天空付费电视频道和体育流媒体巨头DAZN是德甲和德乙联赛最重要的转播合作伙伴。前者电视频道获得了德甲和德乙联赛周六所有比赛的转播权,每赛季共转播200场周六比赛。后者流媒体平台拥有德甲联赛周五和周日所有比赛的转播权,将独家转播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106场比赛。
反观我国,虽然国内几大视频网站在体育领域投入多、收益少,但无论是早期的长视频,还是现在的短视频,都绝不会轻易放弃。我国体育受众群体并不大,2018年为4.2亿人,预计2025年将达到5亿人,仅为美国的一半左右。
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发展潜力巨大。以拥有强大粉丝力量的篮球、足球为例,根据网络媒体微信、微博2018年的数据,世界杯、NBA、中超、欧冠、欧冠、CBA是社会影响力最大的赛事,而足球、篮球则是影响力最大的类别。足球世界杯相关内容的微博提及量达到4.1亿,远超其他体育节目。
反观NBA,以73.2亿的播放量排名第一,NBA及相关衍生节目《NBA全景》的影响力也十分强大,播放量达58.8亿,此外CBA相关视频播放量也超过13亿。
短视频时代,体育赛事热度爆发,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4年我国体育直播市场规模将达到184亿元,以2019年60亿元的市场规模计算,5年CAGR将达25%,未来5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这也就不难理解咪咕为何会坚持王濛,欧冠赛会选择快手、美洲杯会选择抖音。在动荡的时代,平台自然不能高枕无忧,在版权价值下滑的背景下,大型赛事也需要放低姿态,走向小荧幕。
金利财经,有深度、有意思、好运连连,公众号:。本文为原创文章,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