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源于国家广电总局2016年发布的一份通知,根据《关于改进体育赛事广播电视报道播出工作的通知》,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含预选赛)等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在我国的电视转播权均由中央电视台谈判购买,其他广播电视台不得直接购买。
也就是说,互联网平台如果想获得东京奥运会的转播权,必须和负责版权管理和对外授权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台办公室签署协议。
咪咕视频由中国移动支持,是首家获得央视授权的流媒体视频公司。
2020年12月8日,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移动达成内容版权战略合作,双方将针对东京奥运会、欧洲足球杯、北京冬奥会、卡塔尔世界杯等全球顶级赛事进行版权合作。
咪咕视频作为中国移动旗下新媒体品牌,获得包括直播、点播等权利,版权覆盖大屏、小屏,东京奥运会期间,咪咕将实时无延时直播33个重大赛事、339个金牌瞬间。
2021年5月21日,快手与腾讯同日宣布,与中央电视台达成正式合作,成为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举办权的转播方。
随后不久,央视宣布与快手、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分别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视频和视频领域展开合作。需要注意的是,据《财新》报道,虽然快手是腾讯参股的公司,但两家公司获得版权的过程并无关联,两家公司均未披露转播权的交易价格。
在版权方面,腾讯和快手拥有的权利是一样的,都是奥运会的视频点播权和短视频权,也就是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内容分发权,并不包含直播,这也是腾讯只能图文并茂地转播东京奥运会的原因。
但对于追求即时性的体育赛事来说,平台无法提供实时视频转播必然会影响用户的观赛体验,吸引新用户、留住赛事版权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我无意中摆脱了它。
事实上,斥巨资购买奥运转播权只是互联网公司争夺体育版权的一个缩影。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家体育总局提出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的目标。
面对这个天文数字,互联网公司的热钱迅速涌入体育产业,其中最为激进的当属贾跃亭的乐视网和张近东的苏宁。
以足球转播权为例,2012年新英格兰体育与英超联赛续约时,为期六年的独家转播权合同价值仅为2000万美元。2015年,腾讯、乐视网和新浪联合从新英格兰体育手中买下了英超联赛的转播权,三家公司分别支付了1800万美元。
同年10月,乐视体育以1.1亿美元拿下2017-2020亚足联中国大陆地区全媒体版权。此前,乐视已手握250余项体育赛事版权。
更为夸张的是,2016年11月,苏宁旗下PP体育与英超联赛签订了2019-2022赛季独家全媒体转播合同,金额高达7.21亿美元,创下了英超联赛海外版权价格纪录。
此前,苏宁曾斥资22亿元收购PP体育前身PPTV,加上对足球俱乐部的投资,苏宁在体育板块的投入已达数千亿元,被市场认为是苏宁最“烧钱”的业务。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黑天鹅”导致英超联赛停摆三个月,引发英超联赛与PP体育因版权费用产生分歧,双方于9月3日正式终止为期三年的转播合同。
由于与PP体育合作破裂,2020-2021赛季英超联赛首轮比赛在中国失去了官方转播渠道,中国球迷无球可看。2020年9月17日,腾讯体育宣布与英超联赛达成合作,以1000万美元“低价”收购英超联赛2020-2021赛季剩余372场比赛的版权。
赛季结束后,英超联赛转播权最终落到了爱奇艺的手中。2021年7月21日,爱奇艺体育宣布与英超联赛达成合作,成为2021/22至2024/25赛季英超联赛在中国大陆及澳门地区的独家新媒体转播平台。
高昂的体育版权费是PP体育至今未能盈利的原因之一,而PP体育的长期亏损也为苏宁陷入千亿债务危机埋下了隐患。
据财新报道,有证券投行人士认为,版权投资是个无底洞,苏宁敢用主营业务现金流补贴PPTV,这种并购逻辑让人匪夷所思,就连腾讯、阿里都难以构建这样的体育生态。
另有熟悉苏宁体育的人士指出,PP体育和乐视垮台的原因类似:在版权价格虚高的时候拼命买版权,但国内还未形成用户付费的商业环境,这种供需不匹配注定无法收回成本。
竞技场外没有赢家
2020年年底,在新英格兰体育十周年活动上,新英格兰体育CEO于凌霄判断,疫情正在加速赛事版权价格泡沫。“未来5到8年,不会出现80亿的中超,不会出现7亿的英超,更绝对不会出现1000万的英超。”
疫情在体育赛道上淘汰了一位老选手,也迎来了几位年轻有活力的新选手。
上市后,快手将体育内容作为运营重点。2021年3月16日,快手宣布成为CBA联赛的直播平台及官方短视频平台,此次合作将让快手用户可以对CBA赛事内容进行“二次创作”。
6月23日,快手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就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转播正式达成短视频战略合作。
快手创始人兼CEO宿华在发布会上披露,公司产品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已达10亿——这是快手近年来首次披露包括海外市场在内的运营数据——消息一出,盘中股价大涨近5%。
宿华表示,截至2020年底,快手体育拥有近5万名优质体育创作者,体育爱好者受众超过1.5亿,东京奥运会期间,快手预计累计覆盖人群将超过600亿,覆盖人数将超过5亿。
快手最大的竞争对手字节跳动则更早进入这一市场。2018年11月27日,字节跳动在腾讯眼皮底下抢下了NBA短视频版权,即NBA每日赛场精彩片段、幕后花絮等内容。合作期限至2019-20赛季结束,与腾讯此前与NBA签订的数字媒体转播权合同到期日一致。
此外,抖音还是2020年欧洲杯官方合作伙伴,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为2021年美洲杯新媒体合作伙伴。
短视频巨头纷纷进军体育内容行业,让旷日持久的体育版权之争陷入长视频和短视频的混战。然而,大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体育版权真的能带来流量和收益吗?
赛场上,中国体育健儿们奋力拼搏,取得佳绩;赛场外,体育内容产业尚未诞生一家真正能赚钱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从盈利能力来看,乐视体育、PP体育,一个奄奄一息,一个半死不活;进入体育赛道多年的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深陷亏损,并称哔哩哔哩为“老大哥”;刚入市的快手、字节跳动还处于占位阶段,谈赚钱为时过早。
用户方面,2018年,阿里巴巴用近16亿的预算帮助优酷“偷袭”出价10亿的腾讯,从央视手中拿下世界杯转播权。但一位优酷前高管在接受万点采访时表示,“世界杯给优酷带来了3000多万纯内容用户,世界杯结束后,这波用户很快就消失了。”
发布的《2021体育营销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腾讯视频APP活跃用户数并未因体育赛事的开展而大幅增加。
不过,腾讯为NBA版权支付的价格已翻了三倍。2019年7月,腾讯以15亿美元收购2020-2025年NBA中国数字媒体版权。5年前,同一版权的交易价格为5亿美元。
体育版权确实能吸引流量,但这些用户很难粘在平台。对于视频平台来说,购买体育版权和购买电视剧、综艺版权本质上没什么区别:用更多的节目吸引用户,获得更多的广告收益和会员费收入。
虽然体育产业被形容为5万亿的蛋糕,但长短视频平台已经进入了争夺存量资源的时代,可预见的未来,很难有人再靠体育版权赚钱。
如果这是一场更大的博弈,那么就需要围绕赛事IP构建一系列的上下游、周边环节。但腾讯并不擅长电商,阿里、苏宁在这条路上也没有取得成功。
爱奇艺、优酷、腾讯用了十年时间证明花钱买影视版权是无利可图的,最终转向自产,很难说体育版权是一门比影视版权更好的生意。
而对于体育产业链中更深层次的赛事运营、营销环节,以及打造中国的ESPN,腾讯、快手、字节跳动似乎还没有准备好加入这场资本游戏。
作者:李为民
编辑:曾先天